2025年3月27日,市民政局印发《“温暖+1℃·点亮希望”六大专项行动实践指引》,积极回应重点儿童关爱保护领域的民生痛点与难点,引导未保社工、学校社工围绕特定对象的重点议题开展深度实践,保障2025年度“温暖+1℃”民生实事工程获得预期成效。现就起草背景、制定过程、文件内容、保障措施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2023年10月,民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3〕61号);2024年,民政部、省民政厅相继印发关于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的政策文件。近期,昆山针对重残儿童家庭的喘息服务经验在全省儿童福利工作大会上做交流发言。苏州市民政局将面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微心愿”项目纳入重点工作。此外,经过与慈善总会对接,慈善总会倾向于向“微心愿”项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白血病儿童等领域投入社会资源。
综合以上高层关注、社会关切、本土实践捕捉到的痛点、难点、重点问题,计划依托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学校社工服务体系,引导项目社工在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障儿童三大重点人群和心理困境、性安全教育、慈善帮扶三大重点领域开展深度探索和创新实践,保障温暖+1℃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二、制定过程
文件草案完成于2月,经历专家征询、征求意见、专题讨论以及与慈善总会的协商会谈等流程和环节。征求意见面向区镇、平台方、项目团队等主体,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完善后发布。
三、文件内涵
文件共三部分:整体目标、六大专项行动、保障措施。六大专项行动包括:流动儿童融入支持专项行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支持专项行动、残障儿童家庭喘息赋能专项行动、心理困境介入干预专项行动、性安全教育专项行动、聚力点亮“微心愿”专项行动,分别从行动目标、行动路径、行动策划三方面给予项目团队实践指引和宣传指引。
(一)流动儿童融入支持专项行动。
重点应对流动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迁徙适应难题、社会融入不足等问题,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适应力和归属感。
(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支持专项行动。
重点应对家庭监护不足或家庭监护缺失等问题,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补充性服务。
(三)残障儿童家庭喘息赋能专项行动。
重点应对残障儿童社区康复不足、未来发展迷茫,以及家庭照顾压力大等问题,提升残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生活功能,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缓解家庭照顾压力,帮助照顾者恢复心理能量、重拾信心。
(四)心理困境介入干预专项行动。
重点应对青春期儿童因外部评价、学业压力、亲子矛盾、朋辈交往问题导致情绪淤积从而引发的心理困境,赋予心理能量,纠正问题行为,缓解并逐步消除心理困境。
(五)性安全教育专项行动。
克服性耻心理,通过宣教和干预,防止性侵事件发生及继续发生,减轻性侵事件给受害儿童、家庭和社区∕社会带来的伤害和长期影响。
(六)聚力点亮“微心愿”专项行动。
应对困境儿童及所在家庭资源不足、社会体验单一、实践机会不多等问题,通过“微心愿”的达成,助力困境儿童打开视野,丰富生活体验,增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给困境儿童及家庭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项目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实践模式。市民政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市级协调;区镇民政口负责基础保障、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保障城乡一体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昆山市慈善总会给予资源支持。
(二)实施保障。“点亮希望”儿童关爱领域项目团队对照本实践指引,结合项目范围内各类儿童分布特征和成长需求类型,投入专门力量开展实践探索。项目绩效评估平台和督导支持平台发挥牵引和督导作用,加强项目社工专业能力建设,保障六大专项行动落地落实。
(三)宣传保障。充分发挥“昆山民政”和区镇未保工作站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的作用,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儿童保护和儿童友好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和形塑儿童保护先进理念,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参与儿童保护事业,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