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是桃、梨、杏等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以初孵幼虫钻蛀为害,桃和梨混栽或毗邻的果园受害更重。由于害虫发生地区性差异大,请各区镇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发生动态,科学指导绿色防控工作,保障果品生产安全。
一、发生情况
1、梨小食心虫。中等偏重发生,据本站系统监测,第二代梨小食心虫成虫已进入盛发期,6月6日~7月4日平均单板累计成虫量145.3头,较去年同期增加79头,7月4日调查桃树折梢率为10%。
2、桃蛀螟。偏轻发生,第一代桃蛀螟成虫已进入盛发期,6月6日~7月4日平均单板累计成虫量1.7头,较去年同期减少5头。
二、绿色防控技术
新建果园不要多种果树混栽,尤其是桃树和梨树。优先采用害虫性迷向、性诱杀等防控技术,并通过监测成虫发生情况,抓住防治适期科学开展化学防治,及时控制害虫发生危害,减少损失。
1、农业措施
要及时剪除虫梢,摘除虫果,杀灭钻蛀幼虫。
2、理化诱控
2.1性信息素迷向
防治梨小食心虫,在3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果园可推广应用迷向技术,可干扰雌雄虫交配、减少下一代虫量。从越冬代成虫羽化前至9月底止,每亩悬挂30-40根迷向丝(条),悬挂位置在树干离地面2/3处。前期没有应用的果园可悬挂迷向产品。
2.2性诱剂诱杀
果园每亩悬挂3-5个性诱剂诱捕器,在虫量较低时可以诱杀雄虫,减少虫量基数。
2.3食诱剂诱杀
可配制糖醋液诱杀成虫。
2.4果实套袋
应用果实套袋进行物理阻隔,已经套袋的果园,检查有无袋口松开,注意袋口绑紧,防止幼虫从袋口钻入袋内为害果实。
3、科学用药
钻蛀性害虫一旦钻入嫩梢或果实则较难防治,因此各地要结合成虫性诱监测情况,抓住成虫高峰后5-7天关键时期开展化学防治。根据发生情况,确需防治的可选用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4000倍液、7%氯虫苯·溴氰悬浮剂3000~5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0~20000倍液、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等进行防治。
三、注意事项
1、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施药,注意生物药剂不要与其他化学杀菌剂混用。
2、要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坚持药剂的轮换使用。
3、三品”认证基地应严格按照产品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
4、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