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市植保部门监测,当前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设施蔬菜灰霉病、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发生普遍。为此,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开展科学防治指导,保障小麦安全生长及春节期间“菜篮子”稳定供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麦田杂草发生情况
1、发生情况:当前麦田以看麦娘、罔草、猪殃殃为主,1月20日全市麦田杂草监测汇总,平均每平方尺14.99支,最高田块每平方尺达76.6支,预计全市麦田杂草发生达标面积在4.22万亩。
2、防治意见:对于前期未开展化除的、田间杂草发生基数高的田块,要组织种植户抢抓天气回暖期,在气温回升至5℃以上时,迅速开展化除,选用二氯异噁草酮、吡酰·异丙隆、唑啉草酯等药剂进行防控,每亩用水量20~30kg为宜。防除时,应加入碧护、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加植株抗逆性。
二、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
1、发生情况:据本站近期调查,灰霉病等病虫害大多处于发生初期,设施栽培莴苣灰霉病平均病株率为6.4%,幅度0~16.6%,病叶率为0.46%,幅度0~1.2%。菌核病处于发病高峰期,其中芹菜菌核病平均病株率为1.8%,幅度0~5.0%,病叶率为1.5%,幅度0~2%;莴苣菌核病平均病株率为1.23%,幅度0~2.0%,病叶率0.02%,幅度0~0.05%。红蜘蛛在设施草莓上查见,平均虫株率33.3%。随着低温天气的延续和病虫发生基数的积累,少数保温降湿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的设施基地,病虫害还会继续发生发展。
2、防治意见:灰霉病、菌核病等蔬菜病害是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根据气象台预测,春节期间将出现连续低温寡照天气,有利于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流行。各地要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重点预防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及细菌性软腐病等蔬菜病害,兼治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虫害,确保防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一要加强监测调查。近期要加密调查频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在病虫害扩散蔓延前积极采取防控措施。若零星发现灰霉病、菌核病,要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枝叶,挖除菌核病病株带出棚外集中处理,降低田间病原基数,减少传染源。加强茄果类蔬菜和草莓等作物上烟粉虱、红蜘蛛发生动态监测,确保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防治,避免后期虫量过大难以防治。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设施蔬菜棚膜的管理,要抢晴抓隙及时开棚通风,在低温寡照期间,要做好保温防冻措施,积极开展二氢卟吩铁、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示范,增强植株抗逆能力。采用地膜暗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浇灌,降低棚内湿度,运用生态调节控湿防病。
三要科学合理用药。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施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或百菌清、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化学农药,预防蔬菜病害发生流行。防治灰霉病,可使用啶酰·嘧菌酯、氟菌·嘧霉胺、氟菌·肟菌酯、啶菌噁唑·咯菌腈、异菌·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等复配药剂,减少使用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嘧菌酯等单剂;防治菌核病,可使用啶酰·咯菌腈、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异菌·氟啶胺、腐霉利等药剂;防治霜霉病,可使用氟噻唑·双炔酰、氟菌·霜霉威、噁酮·氟噻唑、烯酰·唑嘧菌、霜脲·嘧菌酯等复配药剂。防治烟粉虱可选用双丙环虫酯、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嗪、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等单剂及复配制剂。
四要遵守安全间隔期。处于采摘期的芹菜、韭菜、草莓等蔬果作物,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要求,尽量使用安全低毒的生物农药或安全间隔期较短的化学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