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ksstjj/2021-00057
财政经贸其他
昆山市统计局
2021-10-26
经济增速渐归常态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经济增速渐归常态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时间: 2021-10-26 15:38 访问量:
【字体: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要求,采取务实有效举措,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基数逐季走高、能耗双控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运行持续恢复、韧性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由高位开局逐渐向常态化水平回归。1~9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74.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687.4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674.66亿元,增长7.7%

一、以稳促进,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主要经济指标普遍保持“两位数”增长

尽管面对高基数压力,1~9月,全市经济运行仍保持了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除投资领域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无论是同比还是与2019年相比,均延续了今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也均实现了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

 

单位

1~3

1~6

1~9

总量   

同比%

总量

同比%

总量    

同比%

近两年平均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29.78

20.0

263.01

16.0

361.11

10.9

7.3

规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2292.90

48.8

4854.26

22.9

7375.78

16.5

10.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77.38

16.5

396.72

4.5

586.65

0.3

2.0

#工业投资

亿元

46.25

19.8

113.98

5.8

183.81

5.1

1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97.06

27.3

775.30

18.0

1210.37

17.0

9.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22.28

40.9

455.51

23.0

733.28

23.5

8.3

#出口总额

亿美元

148.87

53.6

301.77

24.5

480.81

24.4

8.7

全社会用电

亿千瓦时

64.81

36.6

131.31

23.0

211.58

16.3

7.1

#工业用电

亿千瓦时

45.74

39.3

96.54

22.7

153.27

14.4

6.0

(二)二三产业协同发力

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9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375.78亿元,同比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10.2%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前十大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产值合计6637.38亿元,增长16.5%。装备制造业产值2058.13亿元,增长27.7%,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1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行业增速均超20%龙头企业增长平稳。13家龙头企业中,除纬创集团外,其余12家企业均实现正增长,合计产值3243.4亿元,增长7.8%主要产品增势稳定。笔记本计算机累计产量3237.87万台,增长21.3%;挖掘机5.36万台,增长14.1%;新能源相关产品锂离子电池6340.54万只,增长21.1%;电子元件171.53亿只,增长22.8%

2.服务经济持续回升。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稳中向好趋势的延续,以及疫情后社会新消费模式、新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叠加低基数因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1~9月,交通及营利性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318.63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长7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3%,比上年同期提高84.4个百分点。

(三)内外循环协力并进

1.消费市场保持平稳。1~9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0.37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9月当月138.36亿元,增长17.2%。限上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6.9%21.7%18.6%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汽车等升级类消费需求领跑零售市场,同比分别增长43.5%30.1%商品房销售提速显著。商品房销售面积313.51m2,增长3%,较1~6月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5.9%9月当月增长24.1%

2.投资总量保持领先。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65亿元,同比增长0.3%,总量在苏州各县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其中,9月当月65.36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投资183.81亿元,增长5.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1.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3.外资外贸保持高位。1~9月,完成进出口总额73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单月首破百亿大关。9月当月104.65亿美元,增长41.1%新老市场全面火爆。1~9月,对前五大外贸市场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对美增长21.5%、对欧盟增长29.6%、对中国台湾增长28.4%;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完成进出口增长30.5%,占进出口总额比重19.7%,比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贸易方式持续优化。1~9月,一般贸易进出口183.05亿美元,增长35.2%,占进出口总额比重25.0%,比上年同期提升12.4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增长46.1%;车用发动机出口数量增长196.0%1~9月,实际使用外资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二、以进向好,四大领域凸显高质量发展成效

1.科创实力持续增强。高新产业强力拉动。1~9月,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99.4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96.04亿元,增长21.2%,增量是工业投资增量的1.9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03.91亿元,同比增长20.3%,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8个百分点。创新载体加快培育。贝客空间等14家载体入围2021年度省级备案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累计备案各级各类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47家(省级以上占比47.6%)。拥有苏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突破100家。泽制药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力百强。

2.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民资民企发展稳健。1~9月,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92.70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高于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4.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4.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2%,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9个百分点,占比(60.0%)较上半年提升1.1个百分点。金融活水保障有力。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464.68亿元,比年初增长12.2%;本外币贷款余额5489.27亿元,增长13.5%,其中短期、中长期经营贷款增速均超30.0%,金融业贷款加快向实体经济倾斜。市场主体高速增长。截至9月底,新增市场主体54222户,增长42.8%,其中企业法人15777户,增长20.8%(已剔除通过好活科技平台注册的个体户)。全市审批、核准、备案项目总投资1908.1亿元,增长54%。累计税务开票户数达14.6万户,增长41.6%,累计开票金额增长28.3%

3.低碳转型持续发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扎实推进,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成效显著。高耗能行业能耗大幅下降。1~9月,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累计消费量72.2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1%,占规上工业能耗的26.1%,占比较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三个行业的综合能耗分别同比下降11.8%15.4%24.6%125万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累计能源消费量106.84万吨标煤,同比下降4.4%(上半年增长4.5%)。单位能耗产出稳步提升。得益于智改数转的有力推动,1~9月,全市规上工业单位能耗(吨标准煤)贡献产出26.7万元,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万元。单位工业用电量(千瓦时)贡献的产值52.8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6元。昆山开发区荣获全国首批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称号。好孩子入选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第三批)名单(苏州唯一)。

4.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财税贡献形势较好。1~9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1亿元,增长10.9%,其中,税收增长14%。税比达89.7%,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贡献了税收增收额近七成,合计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8.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大幅增长。1~8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5%,电子信息行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利润总额增长27%,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0.1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增长63%居民口袋更为殷实。共同富裕加快推进,城乡差距继续缩小。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51728元),增长1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60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2元,增长11.8%

三、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指标增速较快回落,横向比较优势不足。从纵向看,1~9月,尽管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中高速增长,但在低基数效应减弱、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重点贸易企业经营受限等因素影响下,相比上半年,除进出口、出口增速较稳外,其他指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GDP回落3.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回落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回落6.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落1.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回落8.3个百分点。从横向看,相比周边地区,我市不少指标处于明显劣势。GDP增速低于苏州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低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4.08.14.2个百分点。

2.工业增长压力增大。9月,受中下旬以来因电煤供应吃紧引发的能耗双控有序用电政策持续升级影响,当月产值下降0.5%先行指标出现下行。9月当月,工业用电下降3.3%,连续两个月下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1%,环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临近荣枯线;其中,新订单指数49.5%,出口订单指数48.1%,生产指数48%,均开始进入收缩区间。考虑到同期基数持续走高的实际,加上工业有序用电政策是否持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四季度乃至全年工业经济稳增长将形成较大压力。

3.投资消费后劲不足。投资增长缺乏有力支撑。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8.8%,合计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2个百分点。尽管工业投资保持正增长,但因大项目少、完成进度慢,尚不足以有效弥补房地产等下降缺口。当年完成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1%,比上半年回落3.3个百分点,低于工业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持续低迷也制约了工业投资增长,累计下降17.5%,占工业投资比重36.0%,较上年同期回落9.8个百分点。零售龙头增速整体下行。1~9月,限上零售业增长0.1%,其中当月下降0.2%。重点零售企业增速普遍下行,缺乏增长后劲,对零售业增长支撑不足。房产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在调控趋严、成本上升、新盘较少的偏紧形势下,特别是传统旺季金九银十的拉动(9月当月增长24.1%),商品房余量持续下滑,短期内难以形成有力补充。此外,房地产税试点也将影响居民购房意愿,预计四季度及明年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9月底,可售面积较上年末下降12.9%

总的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随着四季度以来高基数特征更加明显,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进一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走势更趋平稳,全年呈现前高后低、前高后稳态势。下阶段工作,要始终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不动摇,大力发展新产业、提前布局新赛道、激活创新新动能,全力以赴稳固经济发展向好、向稳势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明年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