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014189289/2020-01855
财政经贸财政、统计、物价其他
昆山市统计局
2020-05-11
一季度昆山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一季度昆山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时间: 2020-05-11 14:04 访问量:
【字体:

新年伊始,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多数经济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本属于旅游消费旺季的春节假期冷清惨淡,消费领域受损严重。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02亿元,同比下降9.6%

一、市场基本运行情况

1.分行业看:零售业绝对主导,住宿业微乎其微

一季度,我市批、零、住、餐四行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3.50亿元、262.70亿元、1.64亿元和24.1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4.6%4.8%20.9%22.1%。零售业在社零额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80%提升至84.2%,在社零额中处于绝对主导,拉低社零额增速3.8个百分点;批发业和餐饮业占社零额的比重分别为7.5%7.7%,分别拉低社零额增速3.62.0个百分点;住宿业在社零额中仅占0.5%,拉低社零额增速0.1个百分点。

2.分商品类别看:生活必需品增速加快,改善型消费骤减

从限上批零业各类商品销售情况看,22类商品中7类同比增长。其中,生活必需品如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较高,一季度分别实现零售额35.67亿元、33.36亿元和8.4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9.3%19.3%104.1%,分别拉动社零额增长4.91.6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的商品中,出行类、服装类、文化类等降幅较大,有的近乎腰斩。其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70.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拉低社零额增速4.5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27.8%,拉低社零额增速0.3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同期下降15.3%,拉低社零额增速1.9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9.7%43.5%78.1%,三类商品合计拉低社零额增速1.3个百分点。

3.从交易方式看:网络零售逆势增长,实体零售断崖式下跌

受疫情影响,传统实体消费受阻,网络消费有所增加。一季度,我市限上批零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10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占全市社零额的33.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零额增长3.9个百分点。其他的实体消费实现零售额207.65亿元,同比下降18.2%,拉低社零额增速13.4百分点。从限上零售单位业态分布看,有店铺零售合计比上年同期下降17.9%,拉低全市社零额增速3.7个百分点,其中除大型超市略有增长外,其他业态均大幅下降,其中百货店、专卖店、超市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7.1%36.1%31.8%

4.分板块看:11区镇38降,电商支撑作用显著

从一季度各区镇限上社零额情况看,只有花桥、千灯、淀山湖3个区镇受益于电商企业的支撑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余均呈两位数下降,最大降幅超过50%。其中,对全市社零额贡献最大的为花桥,拉动全市社零额增长2.1个百分点,千灯、淀山湖分别拉动全市社零额增长0.80.1个百分点;开发区、高新区、周市受百货商场及汽车零售下跌影响,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3.5%29.7%32.3%,分别拉低全市社零额增速1.60.91.4个百分点。

二、下降原因分析

1.疫情期间外出消费减少

一季度,为防御疫情,除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超市、便利店、食杂店保持营业外,众多大型商场、零售门店长时间停业,几乎所有餐饮店铺暂停营业,虽有外卖配送服务,但由于需求减少,订单量远不及以往。随着三月份国内疫情稳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但外出消费客流仍很少,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2.其他固有因素

社零额增速的下降并不能完全归因于疫情因素,近两年,我市社零额增速基本处于逐步放缓的趋势中,除几家电商外,几乎没有其他较为有力的支撑,在我市社零额中占比较大的汽车零售、百货零售降幅一直较大,阻碍社零额的增长。

三、几点建议

1.加快传统商贸数字化转型

疫情期间,部分零售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互联网销售、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淘鲜达、京东到家等突飞猛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众多大型传统商场完全停业,即使恢复营业后客流仍非常有限,加快传统商贸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积极发展线上商城、微信小程序、自有线上平台等销售渠道,加强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尝试新商业模式等,都将有助于传统商贸企业走出当前的局限和困境。

2.稳住并支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近几年,电商已成为我市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支柱,而随着各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电商产业园的建设,各地政府对知名电商企业都抛出了橄榄枝,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在当地落户。因此,我市应通过更好的服务和政策留住已有电商企业,支持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3.多措并举促销费扩内需

进入“后疫情时期”,提振消费热情、拉动经济复苏成了当前的紧迫任务。政府应及时推出鼓励消费的举措,将疫情期间被抑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既要扩大居民消费,也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既要恢复实体店消费,也要保持网络消费热度;既要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手段刺激短期消费,更要通过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方式为拉动消费注入长期动力。

4.挖掘新单位,注入新的增长点

由于限上数据在我市社零额中占比较高,且限上单位数据在社零额中直接体现,因此,要与税务、商务等相关部门联动,尽早、尽可能的挖掘达标单位并及时纳入统计一套表单位库,准确反映市场运行情况。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