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014189289/2012-01075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统计其他
昆山市统计局
2012-05-08
经济运行平稳 转型升级加快——2011年昆山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运行平稳 转型升级加快——2011年昆山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 2012-05-08 15:50 访问量:
【字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昆山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之年,全年的经济运行走势将会对“十二五”经济基调的确定产生深远影响。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昆山经济呈现运行平稳,结构向优、质量向上。运行平稳和转型升级,成为今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一、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32.2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一)从生产来看,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4.3%。现代都市农业不断做优做强,高效设施农业(渔业)比重达18.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94.5%,农业亩均效益提高到2510元,增长12.2%

工业产出总量效率同步提升。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0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产出效率不断提高。全市工业单位电产出达55.86亿元/亿千瓦时,增长7.3%,规上工业户均产值超4亿元,比上年末提高近5000/户。

工业产业集聚显著。2011年末,规上工业已经具有1个千亿级、11个百亿级的行业。其中,IT行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1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继续保持总量领先的优势;以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为首的五大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63亿元,增速达23.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8.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增势强劲。笔记本电脑全年产量达7449万台,比上年增长5.0%。设备类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全年生产挖掘机23034台,电动手提工具1897万台,分别增长98.4%34.6%。新兴产业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生产形势良好,全年产量为6451万套,增长56.3%

(二)从需求来看,内外需求携手共进

投资总量过600亿大关。昆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2010年突破500亿后再超600亿大关,达到64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工业投资250.33亿元,增长12.9%

新增资本稳定增长。从招商引资情况来看,全年新增注册外资32.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54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249.47亿元,增长24.6%

消费品市场活跃,消费结构升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92亿元,增长20.2%,批发零售业341.91亿元,增长17.4%改善型消费增势显著。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意愿显著提升。从批发零售业限上企业的产品分类来看,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增势迅猛,分别增长40.4%40.3%93.9%文化消费成亮点。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限上企业全年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6%

对外贸易结构转变。2011年,在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外贸形势逐步恶化的背景下,全市外贸总额依然实现增长态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出口533.38亿美元,与上年持平。一般贸易份额稳步提升。随着转型升级的推进,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一般贸易的份额逐步提高。全市一般贸易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105.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2.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从结构来看,结构调整积极进展,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服务业占比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90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7%,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工业,并高出3.5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昆山经济由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增长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经济向新向优。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9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2%,比上年末提高2.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188.70亿元,增长30.2%,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9.7%,比上年末提高6.3个百分点。与苏州其他地区相比,我市在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有明显的总量优势,节能环保产业和新医药产业产值增幅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服务业投资3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1.2%,较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全市围绕转型升级目标加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引进力度和建设速度,新兴产业投资提速增长。全市新兴产业在建项目个数251个,完成投资125.6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5.2%21.8%

节能减排有序推进。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300.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5%,较前三个季度分别下降1.6个、0.2个和0.7个百分点。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国家、企业、个人全面增收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02.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2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3%22.7%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86.7%,继续在苏州五县市中保持领先位置。从主体税种来看,所得税和增值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5.0%11.4%,保持稳定增长。

民生质量稳定提升。2011年,全市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9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374元,增长17.2%,增幅高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4个百分点。二是民生保障有序进行。按照江苏省和苏州市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要求,全年全市建设经济适用房400套、廉租房50套、公共租赁房2000套(间)。社会保障标准持续提高,201171日起,昆山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的4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15元。

二、2011年昆山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今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持续低迷;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过快、生产要素供给趋紧,种种不利因素给昆山经济前行道路上布置了多重两难问题,也进一步警醒着昆山: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经济增速放缓与物价持续上涨

从累计增速来看,全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分别回落6.3个和1.6个百分点,逐季来看,比上半年均回落3.2个百分点。与周边县市对比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在同类城市中处较低水平。与此同时,物价一直攀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6.2%,全市CPI上涨4.8%。物价的持续上涨,给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带来不小压力。

(二)生产经营环境恶化与企业盈利压力增大

一方面,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从原材料成本看,基础性原材料上涨趋势明显,2011年,工业生产价格剪刀差达2.7个百分点。此外,规上工业企业人均工资增长10.6%;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长17.5%。各方面因素叠加,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面上升。另外,外需的低迷,导致外向依存度较高的昆山企业产能萎缩,而各方面的成本并不会大幅减少,进而影响生产利润。全市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增长5.3%,其中利润仅增长0.6%,规上企业亏损面达23.8%

(三)要素瓶颈与企业成长压力

一方面,由于国家加强对土地供给审批监控力度,以及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供应量逐步缩减,工业投资难度加大。全年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9%,增幅比全社会投资低8.9个百分点。另外,在银根紧缩政策的背景下,贷款门槛多次提高,全年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142.13亿元,同比少增95.95亿元,企业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均显著提升。要素支撑力度下降,对全市企业成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三、理性认识当前发展难题

1.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作为外向依存度较高地区,外部需求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继续深化,引起全球财政与金融风险急剧上升,居民消费信心普遍不足,贸易需求增长有限。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6.3009,涨幅达5.1%,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而影响出口,2011年全年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

2.国内经济环境不明朗。从国内环境看,全国经济增速平稳放缓,紧缩政策结构性影响凸现,全年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受冲击较大,呈现低迷状态,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6.6%15.9%。而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物价上涨也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因而,在国内经济环境多重影响下,全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四、新一年,迈开经济发展新步伐

新的一年,是昆山决胜现代化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发展效益的全面提升。

1.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切实提高有效投入。通过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要强化产业链招商,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型招商,做大做实新兴产业;瞄准重点领域,强化金融、会展等专题招商,做精做细服务经济。并坚持投资是重要拉动力、项目建设是关键抓手,确保生产性投入、民生投入稳步增长。

2.稳步推进创新发展,着实提高产业层次。创新驱动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战略。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和产业层次战略性提升,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国际现代产业名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做大产业、做强基地、做优品牌,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