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公开领域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014189289/2012-01073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统计其他
昆山市统计局
2012-05-08
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优化升级——2011年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优化升级——2011年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 2012-05-08 15:36 访问量:
【字体:

今年以来,面临外需拉动疲软、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诸多问题,昆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生产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1年昆山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平稳向上,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达8001.56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市工业用电14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单位电产出达55.86亿元/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产出效率不断提高。规上工业户均产值超4亿元,比去年提高近5000/户。

从分行业情况来看,行业的集聚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市规上工业已经形成1个千亿级、11个百亿级的行业。其中,IT行业继续保持总量领先的优势,今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16.26亿元,同比增长11.1%;以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为首的装备制造产业(内含五个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63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达23.1%,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8.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三个百亿元行业的产值增幅超过15%

从企业实力来看,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有705家,占到规上工业企业的近四成,比去年增加了83家;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有93家,比去年增加9家。亿元企业合计实现产值6882.6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528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占到亿元企业数的近3/4,近一半的企业产值同比增速超过20%,户均产出水平达9.76亿元。

从主要产品来看,今年挖掘机、电动手提工具等设备类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全年全市生产挖掘机23034台,同比增长98.4%,电动手提工具产量为1897万台,同比增长34.6%。新兴产业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生产形势良好,全年产量为6451万套,同比增长56.3%

二、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步增长。558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892.22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2%,比去年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55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285家企业全年产值超亿元,占到高新技术企业数的50%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5家,比去年增加27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增强,亿元以上企业合计实现产值2848.42亿元,同比增长21.5%,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95.5%,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达到20.3%

从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的生产情况来看,仪器仪表制造业今年增势喜人,全年实现产值67.98亿元,同比增长47.0%;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户均产出水平居各行业之首,达14.3亿元/户。与苏州其他地区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居苏州五县市之首,占规上工业比重位居第二,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集通讯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在五县市中有较明显的总量优势,尤其是仪器仪表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67.98亿元,总量超过其他四县市之和,产值同比增长47.0%,高于苏州地区平均水平37.6个百分点,短期增长潜力较大。

 

1: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分行业产出情况

产业类别

企业数

本期累计(亿元)

增长(%

户均产出水平(亿元)

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合计

558

2982.2

20.0

5.3

100.0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73

1043.6

22.3

14.3

35.0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288

1478.3

19.5

5.1

49.6

生物医药制造业

19

22.2

24.5

1.2

0.7

仪器仪表制造业

27

68.0

47.0

2.5

2.3

电气设备制造业

77

142.3

10.4

1.8

4.8

新材料制造业

72

225.7

13.6

3.1

7.6

新能源制造业

2

2.1

-35.7

1.0

0.1

 

2.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全年,我市289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188.70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高于全市工业10.2个百分点,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9.7%,比去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全年实现产值超45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8.4%,高于新兴产业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占新兴产业的比重为20.9%,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新型平板显示行业依然保持总量领先的优势,全年实现产值988.71亿元,同比增长22.6%。从与苏州其他地区的比较来看,我市在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有明显的总量优势,节能环保产业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后劲足,全年产值增幅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

 

2:全年新兴产业分行业产出情况

产业类别

企业数

本期累计(亿元)

增长(%

户均产出水平(亿元)

占新兴产业比重(%

合计

289

2188.7

24.5

7.6

100.0

高端装备制造

73

457.1

38.4

6.3

20.9

节能环保

22

42.4

30.5

1.9

1.9

软件和集成电路

5

16.8

44.1

3.4

0.8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17

34.4

27.4

2.0

1.6

新材料

56

284.6

14.5

5.1

13.0

新能源

15

56.4

-3.3

3.8

2.6

新型平板显示

60

988.7

22.6

16.5

45.2

智能电网和物联网

41

308.2

26.5

7.5

14.1

 

3.内销不断扩大。从内销情况来看,今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内销2344.33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部销售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实现内销456.51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内资企业全部销售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企业内销的增加,有利地缓解了外需疲软的影响。

三、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IT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今年我市IT行业实现产值4516.26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市工业慢了3.2个百分点,占我市规上工业的比重61.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IT行业作为我市的主导行业,一业独大,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支撑作用,但也弱化了抗风险能力,今年该行业受平板电脑量产的影响,笔记本产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全年笔记本产量7449万台,同比仅增长5.0%,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速下滑了12个百分点,影响全市工业产值增速4.3个百分点。

2.外需疲软影响工业后劲发挥。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55.3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533.38亿美元,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我市主要出口产品,机电类产品全年实现出口总值484.67亿美元,同比下降1.4%,外需疲软,尤其是对我市主要产品的需求减少,影响了我市工业经济的运行。同时,由于我市IT行业的部分企业往政策优势明显的内地转移,进一步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后续运行。

3.新兴产业规模有待提高。我市新兴产业企业中有1/5的企业年度产值不足5000万,其中超过20家企业产值不足2000万,由于新兴产业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因此企业规模对发展前景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相比苏州其他县市,由于我市规上工业总量较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四、建议

1.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目前在全国上下加快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我市要把握机遇,立足现有的优势,大力扶持有本地特色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高附加值、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及早规划,加快优质企业的集聚,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加强监督,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出产。目前我市加快引进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大项目,要鼓励这部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现对工业经济的拉动。同时要加大对现有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出效益。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企业真正地落地生根,不断壮大。

 

                                                                                                    吕希玉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