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直属单位:
《关于进一步深化实施昆山市祖冲之攻关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业经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深化实施昆山市祖冲之攻关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重大部署,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聚焦15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贯通“需求甄选—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聚力发展新赛道、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我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勇当探索者、引领者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围绕昆山未来发展所需,超前谋划和储备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分类建立创新技术需求库,加快构建产业创新场景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通过实施“产学研融通”“前沿技术攻关”“攻关成果转化”“创新要素集聚”四大工程,构建从“需求—攻关—转化”全流程服务链,从“验证—中试—孵化”全过程创新链,推动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高效完备,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综合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到2027年,技术攻关项目实现新突破,新增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优秀项目150项,开展“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项目100项;成果转化主体实现新突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500家,瞪羚企业超25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超40家,组建创新联合体100家;成果孵化载体实现新突破,打造标杆孵化器超10家,创新载体承载空间超1200万平方米。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学研融通工程
1. 开展需求精准挖掘行动。聚焦15条重点产业链,通过链主带动链群,挖掘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定制化”挖掘龙头企业需求,组织专业技术经理人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布局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建立龙头企业需求清单。深度挖掘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储备项目,每年至少为10家龙头企业提供深度服务。“常态化”挖掘中小企业需求,依托祖冲之攻关在线平台设立产业链需求登记专栏,开展技术需求收集,形成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到2027年,全市挖掘祖冲之攻关计划重大企业需求100项、产业链技术需求500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研院,各区镇)
2. 开展成果动态捕捉行动。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机构,发挥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和重点城市“创新飞地”作用,开展科技成果捕捉行动。每季度组织一次成果捕捉专项活动,深入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及时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可转化科技成果清单,进行精准发布、项目路演。联合重点高校院所,建立“一校一档”,共建昆山成果转化办公室,发动校内硕博士,组建驻校技术经理人队伍,常态化走进企业,倾听企业创新发展痛点难点,“点对点”为企业纾困解难。每年至少与10所重点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到2027年,全市形成6000项以上科技成果库。(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研院,各区镇)
3. 开展校企深度链接行动。持续打响祖冲之攻关计划“百校群英荟”活动品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推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细化企业个性化需求,打造“百校千企万里行”“祖冲之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推动企业需求端和高校成果端精准匹配,促进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到2027年,全市开展祖冲之攻关计划“百校群英荟”产学研对接活动300场,精准匹配需求成果1000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研院,各区镇)
(二)实施前沿技术攻关工程
4. 开展前沿引领技术攻坚行动。发挥重大平台策源作用,推动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聚焦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主攻方向,加快建设“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总部基地。打造重点实验室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或参与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未来显示、新能源等前沿引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2027年,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区镇)
5. 开展高水平研究技术突破行动。用好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等平台载体,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卓越学者”引才计划,靶向引进海内外院士、学术带头人和科技细分领域研发人才,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学科,培育一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高校院所合作方式,健全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化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共同凝练、解决技术难题,探索建立“项目制、多平台、双导师”培养机制,以人才联合培养带动产学研用对接合作。(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各区镇)
6. 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面向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制定国产替代技术攻关路线图,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在科技成果供给环节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组建任务型创新联盟,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强化知识产权强企培育,推动创新主体核心专利布局,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多层次技术攻关体系,设立昆山市祖冲之攻关计划高校专项,积极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委托等攻关机制,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联合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上中下游企业、知名高校,以“项目+课题”形式联合揭榜,形成“多主体、跨区域、宽领域”协同创新局面。到2027年,新增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优秀项目150项,开展“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项目100项,组建创新联合体10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区镇)
(三)实施攻关成果转化工程
7. 开展成果转化平台强基行动。全过程参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探索实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新模式。充分释放工研院资源链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服务枢纽效能,与苏州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龙头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广“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模式,促进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共建共享。积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推动重大原创成果在企业率先验证、中试和转化应用,完善“验证—中试—孵化”融合链条。到2027年,全市新增“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苏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成果转化平台1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研院,各区镇)
8. 开展科技龙头企业领航行动。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助力头部企业提升能级、深耕细分领域,助力中部梯队做优做强、培育优势本领,推动产业持续迭代、逐级提升。鼓励龙头企业携手中小企业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上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立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搭建技术产品应用场景,开放科创需求市场和富余科研能力,带动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每年推动不少于10家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到2027年,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500家,瞪羚企业超25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超4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区镇)
9. 开展成果孵育载体示范行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专业创新园区”特色孵化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创投资本设立垂直领域孵化器,加快国家高能级和卓越级孵化器、江苏省标杆孵化器建设,提升孵化载体服务能力。集成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服务功能,打造科技创新政策服务综合体。聚焦产业特性、需求差异、配套要求等,建设集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办公、商业和生活空间,打造一流科创载体生态圈。到2027年,全市创新载体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打造标杆孵化器超1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区镇)
(四)实施创新要素集聚工程
10. 开展技术经理人培优行动。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以服务能力、运营绩效等为导向的分级评估机制。鼓励技术转移机构与投融资机构、知识产权平台、律师事务所等开展紧密合作,优化技术转移服务新模式。深化技术经理人培育,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昆山分中心作用,分产业链组建训练营,构建“培训、实践、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面向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孵化载体、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等,提供系统性、专业化课程与实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经理人,有效配置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环节,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到2027年,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超80家,技术经理人超2000人,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培训活动超100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研院,各区镇)
11. 开展成果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深挖应用场景潜在机遇,构建以场景驱动新技术推广应用模式,研究编制项目化、指标化的场景机会清单,组织实施应用场景与应用示范项目,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应用迭代、优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促进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到2027年,打造苏州市级以上应用场景不少于10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各区镇)
12. 开展高品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构筑科创金融服务链,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实施科技创新担保专项计划。鼓励龙头企业设立CVC(企业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产业资本孵化,支持国有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企业。大力推广“昆科贷”“昆育融”“高企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建立科技金融“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银行答题”,为企业提供精准化金融供给。发展数字金融,优化信贷工具,探索应用自然语言大模型等技术,实现智能问答、智能搜索、智能导办等服务,推动科技金融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享快办”。(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创控集团、工研院,各区镇)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建立成果转化协调推进机制,市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听取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加强跟踪检查与考核评估,为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支撑。
2. 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督查评价导向,促进手段协同。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优化调整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和使用方向,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督查评价考核机制,将科技投入、新增科技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纳入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各板块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3. 加强宣传引导。统筹做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弘扬创新文化,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实施昆山市祖冲之攻关计划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2025—2027年)
附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实施昆山市祖冲之攻关计划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2025—2027年)
序号 | 重点任务 | 目标名称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单位 | 责任 | 备注 |
单位 | ||||||||
1 | 产学研融通 | 重大需求 | 30 | 30 | 40 | 项 | 科技局 工研院 |
年度数据 |
2 | 产业链技术需求 | 150 | 150 | 200 | 项 | 年度数据 | ||
3 | 科技成果 | 2000 | 2000 | 2000 | 项 | 年度数据 | ||
4 | 产学研活动 | 100 | 100 | 100 | 场 | 年度数据 | ||
5 | 前沿技术攻关 | 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 1 | 1 | 1 | 家 | 科技局 | 年度数据 |
6 | 祖冲之攻关计划优秀项目 | 50 | 50 | 50 | 项 | 年度数据 | ||
7 | “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项目 | 30 | 30 | 40 | 项 | 年度数据 | ||
8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1~2 | 项 | 年度数据 | ||||
9 | 创新联合体 | 70 | 85 | 100 | 家 | 累计数据 | ||
10 | 攻关成果转化 | “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15 | 15 | 20 | 项 | 科技局 工研院 |
年度数据 |
11 | 成果转化平台 | 3 | 3 | 4 | 家 | 年度数据 | ||
12 | 科技型中小企业 | 4300 | 4400 | 4500 | 家 | 年度数据 | ||
13 | 瞪羚企业 | 230 | 240 | 250 | 家 | 年度数据 | ||
14 | 独角兽培育 | 30 | 35 | 40 | 家 | 年度数据 | ||
15 | 创新载体承载空间 | 1000 | 1100 | 1200 | 万平方米 | 累计数据 | ||
16 | 标杆孵化器 | 2 | 6 | 10 | 家 | 累计数据 | ||
17 | 创新要素集聚 |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 72 | 76 | 80 | 家 | 科技局 工信局 工研院 |
累计数据 |
18 | 技术经理人 | 1500 | 1700 | 2000 | 人 | 累计数据 | ||
19 | 应用场景 | 3 | 3 | 4 | 个 | 年度数据 |